中工招商网市县招商平台

切换城市:

营口市

A~G H~L M~T W~Z
找项目

抓住发展“第一资源” 奏响“人才强企”和音

发布时间:2018-07-24 来源:营口日报 4448

—— 营口透平装备有限公司人才工作纪实

本报讯 人才兴,则事业旺。人才是强企之本、创新之源、发展之基。营口透平装备有限公司作为沈鼓集团立足于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满足持续发展现实需求而建设的大型压缩机生产试验基地,不断改革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引才、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日益浓厚,涌现出全国劳模杨建华等一大批优秀人才,使企业在国际风机行业上保持领先地位。

培养与引进相结合

助推企业发展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竞争已成为国家、地区和企业间的竞争核心所在。”公司将人才开发从“外引为主”转向“外引内培”并重,重视人才队伍引进与培养,让工匠精神点亮中国制造之光。依托于沈鼓集团的大平台,引进合作院校的应往届优秀毕业生来企业工作,同时选派一些符合条件的一线技术人员到高校,通过带薪深造的方式培养人才。坚持“培引结合、以用为本”理念,采取以老带新、内外部培训以及在“学中干、干中学”等方式培养人才,使一批青年技术人员快速成长。

“第一台PTA压缩机、第一台长输管线压缩机、第一台百万吨乙烯压缩机,还有在营口厂区试车的十万空分压缩机组,这些重点产品的装配和首次运转,都是在我们装配钳工组完成的。”谈起16年来的工作经历,装配钳工组组长刘勇感慨又自豪。2015年,刘勇从沈鼓集团调入营口透平装备有限公司,便接手了一支刚走出校门的90后年轻团队。为了让他们尽快成长,刘勇绞尽脑汁,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几年间打造了一支真正团结、和谐、奋进、有战斗力的队伍。他带领徒弟装配压缩机、鼓风机产品100余台,试车合格率达95%以上。

吸引聚集人才,平台必不可少。不仅要“引进来”,还要“用得好”。企业研究院的王锐就是一个例子。为培养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和提高压缩机产品设计水平,企业积极为他搭建平台,安排他到西安交通大学流体机械及工程专业学习,获得博士学位后,王锐回到研究院,为企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还为高技术人才搭建平台,分别与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了沈鼓特邀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沈鼓研究院、大连理工大学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研究院、东北大学技术分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技术分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技术分中心、浙江大学技术分中心、哈尔滨工业大学技术分中心的“两站三院五中心”产学研模式, 共同承担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课题。

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为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空间

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得住。企业坚持“激励机制是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的粘合剂,也是人才快速成长、创造价值的催化剂”,针对外部引进的高端人才,建立了激励性薪酬机制;针对各领域突出人才,建立了“三优津贴” “职称津贴” “管理责任津贴” “技能津贴”等激励机制;针对高技能技术人才制定了特殊工资政策,提供优厚的待遇。结合发展需要,企业还建立了科研项目奖励机制,鼓励技术人员承担企业科研项目,全力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支持及服务,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并进行奖项申报及奖励。


“孩子到了上学年纪,就学成了我的大难题,没想到公司出面帮我协调解决,给了我最大的安慰。”设备动力科的高源说。为了让人才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企业尽力解决员工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通过这些政策激励,打出了一套优待人才的“组合拳”,为人才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释放了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用一个能人,兴一家企业,富一方百姓;扶一个贤才,拓一片领域,强一番事业。随着一项项人才工作举措的推进,一串串“旋律”的奏响,公司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以“工匠魂”实现“制造兴”,更实现了人才与企业同步发展、同频共振!



返回列表

分享到:

上一篇:盖州市大力整治石材行业减少环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的一篇啦

需求登记

免费帮您找厂房/土地

(以下内容均为必填)